Home » Entries posted by The Way (Page 24)

澳晉道韻欣賞會《歌斗章》

“斗”是指天際的星宿,五斗是道教中主管五方星宿的尊神並各司其職,東斗掌紀算護命,南斗掌延生度人,西斗掌紀命護身,北斗掌度生注死,中斗掌保命。歌斗章是選自澳門道教科儀中兩本主要濟煉科儀–先天濟煉科儀及玉山淨供中,有關歌詠贊頌五斗的樂章。

澳晉道韻欣賞會《太乙讃》

在道經《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說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天地人三界,居天界考核群仙、位人界尋聲救苦,在冥界救拔幽魂。太乙讚是澳門道教薦度及濟煉科儀中讚頌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及救贖幽爽的曲譜。

澳晉道韻欣賞會《禮斗組曲》

“斗”指北斗星君。中國的北斗星崇拜起源于上古。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開的生死。禮斗就是禮拜禱告以上北斗諸神,祈求赦釋罪愆及保安身位,是道教吉祥科儀。禮斗組曲是王忠人教授根據澳門正一派火居道士的『延生禮斗』科儀、衛靈、送表、十供、朝禮及耍曲等樂曲的錄音記譜整理,並加以綴合,全曲充份表現出澳門正一派吉祥科儀的喜慶氣氛及法器敲擊的特點。

澳晉道韻欣賞會《文武點降脣》

《文武點降脣》是一首充滿喜慶氣氛的吹打樂,為澳門道教吉祥道場具代表性的閙台耍曲。此曲除了道教傳統曲目外,更融合了廣東粵劇傳統劇目玉皇登殿,六國大封相及點將排場的曲牌,包括粉蝶兒(文點降脣)、再飲宴引、火炮頭(武點降脣)、穿禾鵲引、慢尾聲、快尾聲、小開門、剔銀燈及混元、混花、快水底魚及上天梯等敲擊樂套路。當中使用現時已少用的傳統敲擊樂,例如:沙鼓(文頭) 、雙皮鼓及單打等。

澳晉道韻欣賞會《黃庭讃》

黃庭贊是全真正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經韻,旋律起伏而流暢,對神仙聖眾凝瑞降祥呵護眾生的大道思想進行了讚頌,蘊含深刻的畫面與質樸雄渾的天籟之音相 、調和四時的仙韻風格。

黃庭起祥煙繚繞空懸飛芬馥噴龍誕寶篆翱翔躍風散景雲間瞻感格自天然松花積翠春滿法筵殷意真仙降鑒稽首禮大慈悲賜福消愆

澳晉道韻欣賞會《文辭》

道教樂曲,韻律祥和歡樂,深得道教朋友喜愛,在道教界廣為流傳。多用於道教法事開場、和陽事中的慶賀科儀,故樂曲呈現有樂感流暢、渲染力強的特點。

澳晉道韻欣賞會《介公讃》

在山西省的正南方有一處風光秀美的人間仙境,他就是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綿山。

綿山有一份獨步華夏的神韻,介子推忠孝清烈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民族讚歌。介子推“忠孝仁信、禮義廉恥、慈儉溫良、謹讓謙和”十六字箴言,揭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他忠國孝親、功不言祿的高尚品德,激勵著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形成了忠於祖國頑強拼博的民族精神,2008年綿山被國家命名為《寒食清明文化之鄉》使這一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的華夏瑰寶放出耀眼的光芒。

澳晉道韻欣賞會《送花讃》

此曲乃道教禮贊中的陽韻,經綿山樂團改編後,在原有的基礎上提煉昇華,使該曲風格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原曲基礎上派生的快板,似一股清泉直透肺腑,精神倍添,也展現了綿山經樂團“有為而道、有責而道”的精神風貌。

澳晉道韻欣賞會《開天符》

混元宗法是運用踏罡、手印等道教獨特語言,展示了召請神靈、祈神賜福、降妖除魔、禳災降祥的大道思想。山西綿山大羅宮經樂團將混元宗法搬上舞臺,在《開天符》一曲中展示。

澳浙道韻欣賞會《序》

澳門道教協會與澳門道樂團合辦的「澳浙道韻賀雙慶」道教音樂欣賞會,由道樂團與應邀來澳的浙江省樂清市道教協會經樂團及內家拳武術團聯合擔綱,為本地居民演奏不同特色的道樂經典作品,大受歡迎。

欣賞會由澳門青年中樂團、澳門樂器行協辦,獲澳門基金會、文化局、民署贊助,既作為「雙慶」獻禮,又可進一步宣傳於2009年5月獲特區政府列為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開演前,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澳門道樂團理事長葉達等向樂清市道教協會經樂團、內家拳武術團負責人致送紀念品。許潮生、梁慶庭、戴定澄、葉榮發、冼志揚、施利亞等應邀到場欣賞。

音樂會上,道樂團主要演奏了《道祖贊》、《三寶贊》、《歌鬥章》、《薩祖吊掛》、《禮鬥組曲》及《到(稻)春來(雷)》。樂清市道教協會經樂團為本地道樂愛好者演奏了《雙慶曲》、《太極韻》、《樂清蓮花隨想》、《人間正道》、《白鶴飛》及《萬年歡》等經典作品,配合內家拳武術團以動態演繹,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