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晉道樂欣賞會 《序》

 

道教音樂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科儀音樂(道教音樂)是道教法事儀式中運用的音樂,也是民族傳統音樂的組成部份。道教音樂開始於南北朝時期,歷代以來,與民間音樂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此外,道教音樂還吸收了宮廷和祭祀音樂的表現形式,以增加莊嚴肅穆的氣氛。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隨著專業音樂人員參與道教音樂的收集、整理、研究及藝術實踐,各地道教宮觀亦紛紛成立道樂團,將「道教音樂」藝術化及搬上了舞台。現時,這種道教音樂演示活動已為社會接受及認同,蘇州道教音樂,武當山宮觀道樂及上海道教音樂,亦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道樂團

澳門道樂團的成立為保存、推廣、宣揚二百年延綿不斷具本地特式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該樂團以保留傳統曲譜為本,配合樂隊各聲部的潤飾及豐富,突顯澳門道教音樂獨特別韻味。自2002年,澳門道樂團由五、六個團員,至現時四十多位團員,除了每年在澳門舉行『道教文化周』演奏外,2005年1月參加假文化中心大劇院『道樂仙韻頌太平』及2007年3月假澳門理工學院舉行『道教音樂欣賞會』。此外,於2004年及2007年分別前赴新加坡及香港參加由中國道協會主辦第四屆及第七屆『道教音樂匯演』。2008年為慶祝澳門道樂團立案成立於10月11日假金碧文娛中心舉行『道教音樂欣賞會』及於12月20日參加“慶祝回歸九周年民樂道樂欣賞會”。2009年主辦《澳浙道韻賀雙慶》道教音樂欣賞會及赴新加坡參加中國─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之道教音樂欣賞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科儀音樂
經過三十天公示期,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將獲國務院公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兼融了道教正一與全真兩大派系的音樂,這種共融的現象在各地道門中頗為罕見,並已在蓮花寶地上延綿流傳,發展了二百多年,經初步整理的大大小小道曲共五百多首,數量之多位於各地道教科儀音樂之前列,而且體裁樣式豐富,腔體結構完整,敲擊樂器卓爾不凡,獨樹一幟,地方氣息濃郁,承傳脈絡清晰嚴謹,且恪守傳統。

澳門道樂團

理事長:葉達
副理事長:吳炳鋕、梁文威、李智隆
音樂顧問:戴定澄、王忠人、吳燊、張心憮
編配:張心撫、王忠人、余灼銳
特邀詠唱:袁東艷教授
二胡:王忠人 史松枝、李龍海、朱妙恩 梁樂瑤 溫慧媛 徐寶清 何國威
中胡:李智隆 林德力
琵琶:張仙紅 張佩儀
揚琴:張嘉敏
大阮:梁文威 何敏瑩
中阮:唐敏瑩 梁樂瑤 梁詠詩
大提琴:張心撫
古箏:黃安琪
笛子:余灼銳 詹忠昇
笙:徐炳華
哨吶:阮榮聰 邵善興
鼓噹:吳炳鋕
鈔/單打:嚴錦德 劉維傑
鑼:陳美歡
卜魚:張麗意
詠唱:林彩英 羅志文 何森富 羅海驅 李銳豪 葉小琛 余國盛
 鍾美嫻 林美英 朱佩蘭 盧瑞櫻

上一頁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gin